为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作准备,本专业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,主要采用调查问卷、电话互动、邮件等形式进行,其中以问卷形式为重点。
调研对象包括在校学生、专业教师、毕业学生、校友调查、用人单位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。
一、在校学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
本次通过发放100份问卷,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问询,根据全部收回的问卷来看,经分析得到如下信息:
92%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总学时、总学分适中,8%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分分较少,结构不够丰富。总体上,大部分同学认为理论课灌输性教学需要改变,需多开设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,实践环节如生产实习需要更丰富的平台。
对全校公共基础课、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:
课程名称 |
非常有必要开设(人) |
有必要开设(人) |
有必要,但 学时可减少(人) |
没有必要开设(人) |
高等数学(线性代数、概率论) |
20 |
32 |
40 |
8 |
大学英语 |
25 |
35 |
30 |
10 |
大学物理 |
15 |
28 |
40 |
17 |
计算机公共课 |
18 |
20 |
50 |
12 |
文献检索与利用 |
25 |
40 |
20 |
15 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
25 |
37 |
20 |
18 |
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|
30 |
28 |
39 |
3 |
大学公共选修课 |
25 |
37 |
30 |
8 |
调查过程中,有73%的学生,认为大一、大二专业课较少,大三和大四专业课过于集中,应该把专业课前移,减少纯理论基础课程,对一些政治类课程,比例缩小,少而精。46%的学生,认为课程设计,应该与后续的综合设计或毕业设计相关联,有可续生;对于基础专业课,93%的学生认为基本符合后续专业课的铺垫,少数学生认为课程连贯性不强;对于毕业设计,90%的学生,认为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基本上与专业相关度高,少数学生认为,毕业设计中还存在一些理论性较多的成份,不太适合毕业设计的进行,而且对就业没有太大的作用。
二、专业教师调查反馈信息分析
针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, 75%的教师认为基本合理的,15%的教师认需要部分调整,10%的老师认为需要大幅度调整及优化重组;针对课程设置,80%的教师认为在大一、大二需加入专业基础课,从大二下半年开始,需加大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,另外20%的老师,认为缩小专业课课时,增设其它专业课。
对全校公共基础课、公共选修课的设置情况如下表所示:
课程名称 |
非常有必要开设 |
有必要开设 |
有必要,但学时可减少 |
没有必要开设/应开设其他课程 |
高等数学(线性代数、概率论) |
80% |
10% |
10% |
0% |
大学英语 |
40% |
50% |
10% |
0% |
大学物理 |
37% |
30 % |
33% |
0% |
计算机公共课 |
7% |
8% |
15% |
70% |
文献检索与利用 |
35% |
20% |
45% |
0% 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
42% |
25% |
23% |
0% |
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|
40% |
25% |
35% |
0% |
大学公共选修课 |
23% |
20% |
48% |
19% |
对于上表中所列各课程的设置,教师的看法所占不同比例已列在表中。不再详细分析。
总结教师给出的相关建议如下:
1)对课程总体设计,需结合课程知识综合性体系,体现专业特色;
2)立足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定位,应该增加教学环节中的实训实习课时量,加大实习环节的培养力度和内涵;
3)实验教学中,增加综合性、设计性的实验比例,调整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内容,从内容上充实;
4)增加教师教学激励制度,减少科研工作量考核,加大工程实践教学任务,提高教学质量;
三、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
根据学院问卷,对嘉兴及周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的学生(包括部分正在上学的研究生)进行了调查,并结合电话和邮件咨询,综合各毕业生的反馈结果,毕业生建议如下:
1)理论与实践结合
2)增加个性化培养环节
3)增加进厂实习机会,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
5)社会实践多于企业沟通。
6)减少公共课,增加混和性课堂教学。
7)在线课程结合课堂教学
四、实习基地调查反馈信息分析
本次对10家实习基地及相关企业做了问卷调查,并结合电话咨询,反馈的信息综合如下:
1)90%的企业与机电学院有过多次生产实习或认识实习的合作,包括学生实习环节上,每年都提供学生实习的机会,并表示愿意在以后的培养环节中,配合、支持学校的实践培养环节,一如既往地提供实习平台和机会;
2) 企业普遍认为,这几年送过去的学生,大部分表现比较好,有责任心,愿意从简单工作做起,有耐心,特别是女学生,这方面做得比男生更好。
3)少数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比较欠缺,基本原理搞得不是很清楚,希望学校在实验教学这一块,多下功夫;
4)学生应该培养集体团队合作精神,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,因为在实习过程中,有少数学生出现早退或随意请假的现象,影响企业既有安排计划。
5)在不影响企业日常运作的情况下,参与调查的所有企业都愿意与我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,但大部分表示不参与相关资金投入。
6)80%的企业愿意与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,但需要按照合适的模式来进行。30%的企业愿意通过有效途径向学校提供实训技术指导,70%企业表示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感兴趣,但建立稳固长效机制,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。
7)关于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和障碍:10%的企业回答学生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;60%的企业认为学校安排的时间与企业生产不太合拍,且时间短,无法短时期上手操作,产品达不到企业的需求;45%的企业认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没有能够有效合作,只是停留在学生实习层面,难以加深交流,校企联系不紧密;30%的企业认为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生实践环节。实习期间,很难见到学校有关领导的身影,缺乏高层次校企接触,这也是校企难以加深交流的原因之一。
参与调查的部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具体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:
1)应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,能吃苦耐劳、对工作热情。
2)学生首先要能吃苦,然后有团队合作精神,要勤于钻研,不能全靠教师指导。
3)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,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。
4)学生不仅有实践动手能力,还需要团队合作,能吃苦,能静心。
5)学校要重视实验室教学,从简单的项目做起,有团队合作精神。
6)学生要养成自学习惯,要主动钻研,不能靠教师灌输知识。
四、校友调查反馈情况
本次调研面向校友主要针对10-13级毕业的电气专业学生,主要分布在杭州、上海、嘉兴、温州和金华等地,发放问卷100份,回收问卷包括电子邮件及纸质问卷共91份,其中有效问卷86份,基本上平均分布所调研的各年级毕业生。
1)对于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,90%校友认为总体比较成熟,局部需要改正;课程计划中,85%校友认为各学期课时分布比较均匀,但第1、2、3学期课程较重;92%的校友认为第七学期课程可作调整,越少越好;其中有30%的校友认为第6学期开始,可增设个性化培养环节,不拘泥于正常教学环节的培养。
2)从所学专业知识体系来看,90%校友认为专业课知识基本符合培养需要,但需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,与目前最新技术相对接。
3)实践教学环节上,86%的校友认为实践环节效果一般;75%的校友认为实践环节中缺少工程实践操作与培训相结合,时间过短,效果不明显。
五、总结
通过各途径、多渠道的调研,将所得反馈意见,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:
1. 专业认可
(1)总体上,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较好地结合了工程应用实践的教学模式,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是相契合的,从公共课、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模块课的构成体系是合理紧凑的。
(2)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大纲基本相符。
(3)实践环节平台基本满足工程实习实训需要。
(4)毕业设计内容及过程基本上反应了专业知识体系架构,达到培养目的。
2. 存在问题
(1)专业知识内容与目前技术及产品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;
(2)课程与实践环节考核形式需要进一步改革,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;
(3)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化,对于实践教学过程的具体运作还不够明确,目前还存在教学盲区。
(4)实践环节分布比较零碎。
3. 建议改进
(1)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调整,夯实专业基础,落实工程实践,并保证专业知识不断更新。
(2)增加实践环节学时学分,加强校企全方位合作。
(3)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来设置人才培养、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各环节。